您当前的位置: 新财富报 > 资讯 > 正文
新财富报-移动版 首页

济邦邦商学院:新冠疫情冲击下的杭州小微企业研究报告

2020-03-09 18:34
分享到:

研究单位:济邦邦商学院、浙江财经大学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微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当前,在企业救助政策相继出台的背景下,我们对杭州市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应对策略、政策效果反馈和诉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截至3月5日,调查样本中仅有40%的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亟需现金支持的行业集中在农、林、牧、渔业以及住宿、餐饮业和教育业;规模越小,短期资金链压力越大。对2月10日杭州市出台的《关于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小微企业尽管给出了比较正面的效果反馈,然而规模越小,政策获益越少,对政策的总体满意度越低。所有行业和规模的小微企业都在财税、社保、金融扶持等方面对政府提出了进一步的政策诉求,表明政策力度和靶向性仍需加强。

自1月20日新冠疫情被披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遭受冲击已达一个多月。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的态势拓展,相关部门也在陆续出台系列举措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复工复产在逐步推进。在当前困难局面下,杭州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如何,对政府帮扶政策响应怎样,进一步的诉求又有哪些,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发起了《重大疫情下杭州小微企业生存状况和应对策略》的专项调研,特别关注2月10日杭州市出台《关于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后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

尽管已有众多机构和媒体发布关于疫情冲击下的中小企业调研报告,然而与这些研究相比,我们的特色在于两点。一是研究对象更加聚焦,只关注小微企业这个群体。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更薄弱,与短期经济波动相关性更强,且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因此如不能尽快复工复产,不仅自身生存受到挑战,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也一直是国家突出重视的工作之一。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小微企业不仅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更是激励创新、带动投资、促进消费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小微这个特殊的企业群体值得额外关注。二是我们的研究区域锁定在民营经济活跃、小微企业众多的浙江省杭州市。相比覆盖全国的抽样调查,我们的研究更加具象。我们致力于为杭州小微企业发声,同时也希望知微见著,对全国各地区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有所借鉴。

一、杭州小微企业生存现状

此次调研由济邦邦商学院联合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共同发起,基于济邦邦商学院的企业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2000余家杭州本地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和企业家信息。我们从中随机抽取1000家企业,邀请企业负责人填写问卷。在历时10天的问卷访谈中,共有803家企业做出回应。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69份。如图1所示,样本企业不仅覆盖面大,囊括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所有行业,而且从行业分布看能够较好地体现杭州特色,近五成企业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商、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以下分企业生存现状、疫情应对策略、政策效果反馈和进一步诉求梳理本次调研成果。

图1 有效样本的行业分布状况

在769份有效问卷中,80.6%的企业表示账上现金余额撑不过三个月,83.4%的企业预计2020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将下降,这其中26.8%的企业预计下降幅度达20-50%。企业面临的支出压力集中体现在员工工资及社保费用,办公房屋租金,分行业查看数据,我们发现全都如此。

图2 企业现金余额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

图3 企业预计2020上半年营业收入下降的幅度

图4 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支出压力

从行业层面看,亟需现金支持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其现金余额维持时长在1个月以内的占比高达57%和60%。预期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影响最大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业,这些企业中,预期降幅超50%分别占比高达35.7%、40%、31%。

从规模层面看,规模越小的企业短期资金链压力越大。现金余额维持时长在1个月以内的企业中,营业收入在100万以下的企业占比42.9%,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企业占比39.7%。

图5 不同营业收入规模的企业的现金余额维持时长

图6 不同员工人数的企业的现金余额维持时长

企业规模越小盈利能力越差,预期发展的不确定性也越大。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中,仅有14.8%的企业在2019年实现盈利,说明其生存状况已经十分艰难,而这类企业在疫情影响下的不确定性又最大,高达29.7%的企业无法预估营业收入的具体跌幅。因此,小规模的小微企业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图7 不同规模企业2019年盈利情况

图8 不同规模企业预期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

二、疫情应对策略

为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杭州小微企业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我们发现不同规模和行业的企业间差异不显著。它们在经营方面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远程办公或尽量使用自动化(53.2%),创新或改变产品服务(21.06%),实行灵活用工(20.44%)等。当然,也有22.15%的企业决定停业止损。

图9 企业在经营方面的应对措施

现金流储备不足,是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不高的重要原因,对融资难、融资贵、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小微企业更是如此。当疫情来临时,小微企业在现金流短缺方面的主要措施包括,现有股东提供资金(43.37%),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28.55%),延迟支付贷款(21.68%)等。

图10 企业在现金流短缺方面的应对措施

进一步来说,企业规模越小越难获得贷款,延迟支付货款能力越弱。营业收入在500-2000万和2000万以上的企业中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获得现金的企业分别占比40.4%和33.3%,而营业收入在100万以下和100-200万的企业中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获得现金的企业分别占比22.2%和18.5%,表明小规模企业更难取得金融机构贷款。营业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中有33.3%的企业通过延迟支付货款缓解现金流短缺问题,而营业收入在100万以下和100-200万的企业仅有16.7%和16.0%的企业通过延迟支付货款缓解现金流短缺问题,表明规模较大的企业能更好地占用其他企业的资金,应付账款多,小规模企业在这方面也存在弱势。

图11 不同规模企业在现金流短缺方面的应对措施

本次疫情促发了企业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考。91.7%的企业表示无论如何要扛过疫情继续生存,5.9%的企业考虑转型,2.5%的企业则打算果断停业。当问及转型的具体思路,相当部分的企业表示迷茫。从词频分析图看出,回答“待定”的企业占有一定比重。我们将企业转型的思路归纳如下,一是转变销售渠道,向数字化、互联网营销、到店到家服务方向拓展;二是由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体系转型;三是延长产业链,跟生产企业合作共赢;四是转换行业,调查中部分企业主表示打算转向科技服务业、生态环保医疗服务等行业。

图12 企业转型思路的词频分析

三、政策效果反馈和进一步诉求

在调研中,我们详细询问了企业负责人对2.10杭州市出台的《关于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的看法。42.9%的企业认为《政策》对自己有一点帮助,16.2%的企业认为比较有帮助,24.8%的企业表示目前无法判断。总体来讲,反馈比较正面。

逐条询问发现最有帮助的条目是减免企业房租,响应率达56.63%,其次是发放企业员工租房补贴(31.05%),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0.73%),临时性降低医保费率(30.58%)。

小规模企业对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其相对偏好减免企业房租,较大规模的企业政策获益更多,偏好集中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免企业房租、发放企业员工租房补贴和引导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营业收入在100万以下的企业中有46.3%认为减免企业房租有实质性帮助;营业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中认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免企业房租、发放企业员工租房补贴和引导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有实质性帮助的企业占比为44.4%、50.0%、41.7%和33.3%。在对《政策》的总体评价中,营业收入在100万以下的企业中有23.3%不确定政策是否会带来实质性帮助,说明这类企业对政策带来帮助的感受度较低。

图13 企业对2.10《政策》的满意度

图14 不同规模企业对2.10《政策》的满意度

除2.10的《政策》外,企业负责人普遍希望从政府那里获取更多的帮助。从词频分析图看出,企业进一步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减税、减租、补贴和贷款方面,具体如下。

一是对《政策》中减免企业房租这条,建议延长减免期限至5月底;而对承租没有国资背景商住楼的企业,鼓励房东减免房租的措施很难落实,建议政府给予这类企业适当的房租补贴,建议企业自行申报,政府审批通过后给予一定数额的现金补贴。

二是在金融扶持方面,建议政府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资金链压力巨大的小微企业进行信贷需求排摸,采取线上授信的方式加快贷款审批进度,同时线下进行核实,实施更灵活的融资贷款政策,进一步放宽贷款门槛,加快政策落地,银行等金融机构执行到位。建议对特别困难的初创小微企业适时提供免息贷款,灵活调整还款安排,合理延长贷款期限,并免收罚息,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同时政府建立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激励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对积极扶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给予补贴。对于那些有前景的小微企业,建议动员私募基金积极参与,在短期内缓解现金流压力,帮助更多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在中长期内加快市场改革步伐,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

三是在财税、社保政策方面,建议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视疫情发展和经济恢复情况酌情延长减免期限,进一步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建议对所有小微企业实行“临时性降低医保费率”,并将期限延长至6月底。建议对受疫情影响严重、无力足额缴纳社保费用的企业,给予最长6个月的缓缴支持,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建议参考非典时期,返还部分前期上缴税金,免收停业期间的养老保险金,补贴休息期间员工的部分工资。

四是建议政府加强政策覆盖面,有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建议结合杭州特色,对占比较大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商业、批发和零售业可临时设立专门的帮扶部门,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同时增加对文化旅游企业、第一产业、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业等受疫情影响大的行业的专项资金扶持,细化配套措施,阶段性降低用电、用气、用水成本,实行“欠费不停供”,在疫情结束后给予资金支持和加大扶持力度。

五是希望政府加快推动智慧社区的进展工作,把无人化智能化的商务模式送到社区中,推出社区线上服务小程序,支持生鲜电商、社区便利店等新零售平台发展壮大,推动杭州数字经济的长期发展。鼓励互联网平台对小微企业放宽入驻条件,降低平台服务费,支持线上经营。

六是恳请政府协助小微企业提供防疫物资(口罩),建议人均两个口罩,发放至4月底,建议尽快批复复工,进一步精简审批优化服务,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开放市场,加快其他地区在杭工作人员返杭复工,给予适当路费报销。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力度,建立健全预付款制度。

图15 小微企业的进一步诉求

2020 年伊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国家公共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全盘考验,也是对企业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的重大考验。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曾公开表示,小微企业贡献了我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从这个角度看,说“小微企业兴则国家兴”,完全算不上夸张。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负责人直言,当前能够“活下去”就是唯一的指望。诚然,国家出台了系列举措帮扶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们认为政策力度还应加大,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救助的靶向性还应增强。政府如能再搭把手,就可能“救更多命”。对小微企业来说,他们当下最需要的是更加“立竿见影”的政策支持,说到底还是确保资金链不断裂。政府加力定向输血“小微企业”,尽快安排复工复员,进一步加大金融、社保、财政扶持力度都是当前所亟需的。而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也需借此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挖掘核心竞争力,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员工共同参与经营。可以预见,新冠疫情将大幅度促进多种商业模式的进化。疫情结束后,中国商业和企业格局也必将迎来一场重构和升级。

(研究机构:济邦邦商学院。济邦邦商学院,初创企业家的创业沙龙,专注于对初创企业的成长特性、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来源: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新财富报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新财富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财富报,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财富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新财富报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济邦邦商学院:新冠疫情冲击下的杭州小微企业研究报告

研究单位:济邦邦商学院、浙江财经大学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微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当前,在企业救助政策相继出台的背景下,我们对杭州市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应对策略、政策效果反馈和诉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截至3月5日,调查样本中仅有40%的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亟需现金支持的行业集中在农、林、牧、渔业以及住宿、餐饮业和教育业;规模越小,短期资金链压力越大。对2月10日杭州市出台的《关于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小微企业尽管给出了比较正面的效果反馈,然而规模越小,政策获益越少,对政策的总体满意度越低。所有行业和规模的小微企业都在财税、社保、金融扶持等方面对政府提出了进一步的政策诉求,表明政策力度和靶向性仍需加强。

自1月20日新冠疫情被披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遭受冲击已达一个多月。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的态势拓展,相关部门也在陆续出台系列举措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复工复产在逐步推进。在当前困难局面下,杭州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如何,对政府帮扶政策响应怎样,进一步的诉求又有哪些,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发起了《重大疫情下杭州小微企业生存状况和应对策略》的专项调研,特别关注2月10日杭州市出台《关于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后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

尽管已有众多机构和媒体发布关于疫情冲击下的中小企业调研报告,然而与这些研究相比,我们的特色在于两点。一是研究对象更加聚焦,只关注小微企业这个群体。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更薄弱,与短期经济波动相关性更强,且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因此如不能尽快复工复产,不仅自身生存受到挑战,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也一直是国家突出重视的工作之一。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小微企业不仅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更是激励创新、带动投资、促进消费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小微这个特殊的企业群体值得额外关注。二是我们的研究区域锁定在民营经济活跃、小微企业众多的浙江省杭州市。相比覆盖全国的抽样调查,我们的研究更加具象。我们致力于为杭州小微企业发声,同时也希望知微见著,对全国各地区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有所借鉴。

一、杭州小微企业生存现状

此次调研由济邦邦商学院联合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共同发起,基于济邦邦商学院的企业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2000余家杭州本地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和企业家信息。我们从中随机抽取1000家企业,邀请企业负责人填写问卷。在历时10天的问卷访谈中,共有803家企业做出回应。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69份。如图1所示,样本企业不仅覆盖面大,囊括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所有行业,而且从行业分布看能够较好地体现杭州特色,近五成企业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商、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以下分企业生存现状、疫情应对策略、政策效果反馈和进一步诉求梳理本次调研成果。

图1 有效样本的行业分布状况

在769份有效问卷中,80.6%的企业表示账上现金余额撑不过三个月,83.4%的企业预计2020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将下降,这其中26.8%的企业预计下降幅度达20-50%。企业面临的支出压力集中体现在员工工资及社保费用,办公房屋租金,分行业查看数据,我们发现全都如此。

图2 企业现金余额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

图3 企业预计2020上半年营业收入下降的幅度

图4 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支出压力

从行业层面看,亟需现金支持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其现金余额维持时长在1个月以内的占比高达57%和60%。预期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影响最大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业,这些企业中,预期降幅超50%分别占比高达35.7%、40%、31%。

从规模层面看,规模越小的企业短期资金链压力越大。现金余额维持时长在1个月以内的企业中,营业收入在100万以下的企业占比42.9%,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企业占比39.7%。

图5 不同营业收入规模的企业的现金余额维持时长

图6 不同员工人数的企业的现金余额维持时长

企业规模越小盈利能力越差,预期发展的不确定性也越大。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中,仅有14.8%的企业在2019年实现盈利,说明其生存状况已经十分艰难,而这类企业在疫情影响下的不确定性又最大,高达29.7%的企业无法预估营业收入的具体跌幅。因此,小规模的小微企业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图7 不同规模企业2019年盈利情况

图8 不同规模企业预期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

二、疫情应对策略

为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杭州小微企业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我们发现不同规模和行业的企业间差异不显著。它们在经营方面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远程办公或尽量使用自动化(53.2%),创新或改变产品服务(21.06%),实行灵活用工(20.44%)等。当然,也有22.15%的企业决定停业止损。

图9 企业在经营方面的应对措施

现金流储备不足,是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不高的重要原因,对融资难、融资贵、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小微企业更是如此。当疫情来临时,小微企业在现金流短缺方面的主要措施包括,现有股东提供资金(43.37%),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28.55%),延迟支付贷款(21.68%)等。

图10 企业在现金流短缺方面的应对措施

进一步来说,企业规模越小越难获得贷款,延迟支付货款能力越弱。营业收入在500-2000万和2000万以上的企业中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获得现金的企业分别占比40.4%和33.3%,而营业收入在100万以下和100-200万的企业中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获得现金的企业分别占比22.2%和18.5%,表明小规模企业更难取得金融机构贷款。营业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中有33.3%的企业通过延迟支付货款缓解现金流短缺问题,而营业收入在100万以下和100-200万的企业仅有16.7%和16.0%的企业通过延迟支付货款缓解现金流短缺问题,表明规模较大的企业能更好地占用其他企业的资金,应付账款多,小规模企业在这方面也存在弱势。

图11 不同规模企业在现金流短缺方面的应对措施

本次疫情促发了企业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考。91.7%的企业表示无论如何要扛过疫情继续生存,5.9%的企业考虑转型,2.5%的企业则打算果断停业。当问及转型的具体思路,相当部分的企业表示迷茫。从词频分析图看出,回答“待定”的企业占有一定比重。我们将企业转型的思路归纳如下,一是转变销售渠道,向数字化、互联网营销、到店到家服务方向拓展;二是由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体系转型;三是延长产业链,跟生产企业合作共赢;四是转换行业,调查中部分企业主表示打算转向科技服务业、生态环保医疗服务等行业。

图12 企业转型思路的词频分析

三、政策效果反馈和进一步诉求

在调研中,我们详细询问了企业负责人对2.10杭州市出台的《关于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的看法。42.9%的企业认为《政策》对自己有一点帮助,16.2%的企业认为比较有帮助,24.8%的企业表示目前无法判断。总体来讲,反馈比较正面。

逐条询问发现最有帮助的条目是减免企业房租,响应率达56.63%,其次是发放企业员工租房补贴(31.05%),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0.73%),临时性降低医保费率(30.58%)。

小规模企业对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其相对偏好减免企业房租,较大规模的企业政策获益更多,偏好集中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免企业房租、发放企业员工租房补贴和引导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营业收入在100万以下的企业中有46.3%认为减免企业房租有实质性帮助;营业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企业中认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免企业房租、发放企业员工租房补贴和引导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有实质性帮助的企业占比为44.4%、50.0%、41.7%和33.3%。在对《政策》的总体评价中,营业收入在100万以下的企业中有23.3%不确定政策是否会带来实质性帮助,说明这类企业对政策带来帮助的感受度较低。

图13 企业对2.10《政策》的满意度

图14 不同规模企业对2.10《政策》的满意度

除2.10的《政策》外,企业负责人普遍希望从政府那里获取更多的帮助。从词频分析图看出,企业进一步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减税、减租、补贴和贷款方面,具体如下。

一是对《政策》中减免企业房租这条,建议延长减免期限至5月底;而对承租没有国资背景商住楼的企业,鼓励房东减免房租的措施很难落实,建议政府给予这类企业适当的房租补贴,建议企业自行申报,政府审批通过后给予一定数额的现金补贴。

二是在金融扶持方面,建议政府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资金链压力巨大的小微企业进行信贷需求排摸,采取线上授信的方式加快贷款审批进度,同时线下进行核实,实施更灵活的融资贷款政策,进一步放宽贷款门槛,加快政策落地,银行等金融机构执行到位。建议对特别困难的初创小微企业适时提供免息贷款,灵活调整还款安排,合理延长贷款期限,并免收罚息,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同时政府建立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激励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对积极扶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给予补贴。对于那些有前景的小微企业,建议动员私募基金积极参与,在短期内缓解现金流压力,帮助更多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在中长期内加快市场改革步伐,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

三是在财税、社保政策方面,建议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视疫情发展和经济恢复情况酌情延长减免期限,进一步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建议对所有小微企业实行“临时性降低医保费率”,并将期限延长至6月底。建议对受疫情影响严重、无力足额缴纳社保费用的企业,给予最长6个月的缓缴支持,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建议参考非典时期,返还部分前期上缴税金,免收停业期间的养老保险金,补贴休息期间员工的部分工资。

四是建议政府加强政策覆盖面,有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建议结合杭州特色,对占比较大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商业、批发和零售业可临时设立专门的帮扶部门,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同时增加对文化旅游企业、第一产业、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业等受疫情影响大的行业的专项资金扶持,细化配套措施,阶段性降低用电、用气、用水成本,实行“欠费不停供”,在疫情结束后给予资金支持和加大扶持力度。

五是希望政府加快推动智慧社区的进展工作,把无人化智能化的商务模式送到社区中,推出社区线上服务小程序,支持生鲜电商、社区便利店等新零售平台发展壮大,推动杭州数字经济的长期发展。鼓励互联网平台对小微企业放宽入驻条件,降低平台服务费,支持线上经营。

六是恳请政府协助小微企业提供防疫物资(口罩),建议人均两个口罩,发放至4月底,建议尽快批复复工,进一步精简审批优化服务,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开放市场,加快其他地区在杭工作人员返杭复工,给予适当路费报销。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力度,建立健全预付款制度。

图15 小微企业的进一步诉求

2020 年伊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国家公共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全盘考验,也是对企业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的重大考验。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曾公开表示,小微企业贡献了我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从这个角度看,说“小微企业兴则国家兴”,完全算不上夸张。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负责人直言,当前能够“活下去”就是唯一的指望。诚然,国家出台了系列举措帮扶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们认为政策力度还应加大,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救助的靶向性还应增强。政府如能再搭把手,就可能“救更多命”。对小微企业来说,他们当下最需要的是更加“立竿见影”的政策支持,说到底还是确保资金链不断裂。政府加力定向输血“小微企业”,尽快安排复工复员,进一步加大金融、社保、财政扶持力度都是当前所亟需的。而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也需借此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挖掘核心竞争力,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员工共同参与经营。可以预见,新冠疫情将大幅度促进多种商业模式的进化。疫情结束后,中国商业和企业格局也必将迎来一场重构和升级。

(研究机构:济邦邦商学院。济邦邦商学院,初创企业家的创业沙龙,专注于对初创企业的成长特性、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新财富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财富报,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财富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新财富报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

热点精选